2015年7月3日,第三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戰略討論會在北京舉行,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,十年來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重點搖擺不定,導致電池與整車本末倒置,現在已經到了非“撥亂返正”不可的時候了。
奧運會前奔馳燃料汽車的黯然神傷
針對奧運前后,我國大力發展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經歷,楊裕生院士認為燃料電池電動車(FCFV)10到20年都很難規?;?,其價格昂貴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。特別是其電池原材料中需要大量的鉑金(每輛小轎車需要超過20克),如果生產5萬輛就需要用鉑一噸多,然而我國鉑的年產量僅有4噸而已,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的鉑來解決化工、民用需求?!俺茄邪l出不需要鉑金的燃料電池,否則其成本是消費者無法承受的?!?。據電動車時代網記者了解,上海汽車研發的一款燃料電池車,市場價即在100萬元以上。即使是財大氣粗的奔馳,也于2008年中放棄了在中國已花費數千萬元、研發燃料電動公交車的計劃。
而目前國內廠商又重燃希望的油電混合動力車(HEV),楊院士也不看好。他認為普銳斯200萬的銷量不僅中國人無法達到,就是其它任何國際廠商都無法復制。油-電兩套動力系統十分復雜,加工要求高,因此導致車價居高不下,而且在國內使用節油率并不明顯,所以大家都不買賬。美國政府就一直不太支持混合動力汽車?,F在就連日本政府也開始轉向——將2014年定為普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(PHEV)年,2016年則開始普及純電動汽車,以日產為代表的日本多家廠商早已開始研發小型電動汽車。所以楊院士認為現在再提發展混合動力車已經是走回頭路。
增程式和小型化 兩條“中國特色”之路
現在一些企業選擇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前景如何呢?楊院士認為這種“電動車”還是分內燃機和電動機兩套動力系統,結構復雜、價格同樣難以降低,尤其是內燃機運轉時會導致油耗增加,相當于“大馬拉小車”。
發展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十大好處
“增程式電動車(EREV)才是傳統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的最佳車型”楊院士說,雖然這種方式仍然燒油,但節油率可以達到50%以上,在行駛過程中還可以給電池充電,大大延長了續航里程。像雪佛蘭沃藍達(Volt)就是比較成功的典范。
此外,楊院士也認為應該鼓勵微、小實用型純電動汽車,其結構簡單,使用、維護方便,可以使用節能材料(如玻璃鋼);價格低廉,容易推銷,對電池廠商也可以比較好地從服務電動自行車轉型到服務電動汽車?,F在山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廣東已經出現了眾多輕型低速電動車的生產廠家,大部分出口到海外市場,“應該盡快允許在國內銷售”,楊院士認為一旦放開政策,可以很快出現幾家年產20萬輛(輕型電動車)的企業,以此帶動整個行業形成由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產業,即可大量節省汽油,也能減輕城鎮空氣污染。